当前位置:首页活动

“打捞”掉进手机里的孩子,家长要先上岸 热闻

2023-03-01 16:09:30 来源:中工网

龚先生


(资料图)

“掉手机里了……”

如今,越来越多的家长一边自己拿着手机,一边“吐槽”手机不离手的孩子。

这种现象并非大城市专属,对于一些留守儿童,手机更成为他们成长中“最亲密的伙伴”。

近日,武汉大学一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,在其调研的中部省份(河南、湖北、湖南三省)中,有九成农村留守儿童长期使用专属手机或者长辈的手机玩耍。课题组在贵州一所乡镇中学调研时发现,有的留守孩子为了打游戏,连续5天5夜不睡觉。江西省某县六年级教师掌握的一份数据显示,全班学生中,周末在家玩手机10个小时以上的超过了一半。

刷短视频、玩手机游戏、看网络小说……究竟是什么让孩子不舍昼夜地沉迷于手机之中?

作为成年人,如果想要把这个问题抛给孩子,首先需要审视自身:我们当中的很多人为什么也离不开手机?

玩手机的孩子。图源:山西晚报

网上有句俏皮话似乎很接近真相:“哥刷的不是手机,而是寂寞。”同理,娃依恋的也可能不是手机,而是缺位的亲情陪伴。

留守儿童的看护人大多是上了年纪的祖辈,辅导孩子功课,吃力;带孩子出去蹦跳玩耍,也吃力。有了手机这个“电子保姆”,孩子不哭不闹还能老老实实待在家里,老人可以腾出手来做点家务。还有些家庭把玩手机作为奖励孩子的手段,更是加剧了孩子对手机的渴求心理。

无论是放任还是诱惑,无疑都在把孩子“往手机里”推。

爱玩、好奇,是孩子的天性。我们这些成年人成长的年代,游戏厅、网络小说、网吧、单机游戏,也曾让不少人沉迷其中。“网瘾少年”更是20年前就有的词汇。

在互联网时代,“Z世代”生来就熟悉手机。且手机在不停迭代,越来越投用户所好,提供多种多样的休闲娱乐产品,“总有一款适合你”。对于自制力有限的未成年人来说,能够抵御这种好玩的诱惑,真的很难。所以,我们似乎不该过于苛责孩子,也不能把所有改变的希望都押在一禁了之上。

针对青少年手机沉迷,在游戏和短视频等领域,相关部门先后推出多种监管机制,并不断更新、强化。然而,堵不如疏。如果我们找不到问题的根结,相关举措可能是没有太大胜率的“围追堵截”。

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,大多靠手机;我们与外面世界的沟通,离不开手机;很多人今天最容易获得快乐的方式,依旧是手机。所以,要把手机从人们生活中彻底剔除,并不现实。我们需要的是孩子、家人与手机的和谐共存。

在很多手机依赖的孩子眼中,他们也想依偎在妈妈的怀里、分享学校里的趣事,也想和爸爸一起爬山、踢球。但是,他们的父母没时间或没耐心陪他们,他们没机会享受父母陪伴的快乐。

所以,如果我们不能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、弥补缺失亲情可能给孩子带来的童年创伤、创造更多机会让孩子体验“高级的快乐”,而是一味地把孩子叛逆、不爱学习、不自律等问题归结于手机,那很可能按住葫芦起了瓢。

《争夺》 新华社 发 朱慧卿 作

忙、烦、累,成年人拿起手机寻求与现实抽离的理由很多。很多时候,孩子一次次邀请父母一起做游戏、看绘本,父母却不经意地拒绝了孩子,继续在屏幕里傻乐呵。孩子们比成年人更早地抗议,想要拉回来沉迷于手机中的爸爸妈妈。

当我们指责孩子的时候,往往忘记了这些,忘记在自己身上找到答案。手机更像是我们自己不需要为没有当好家长负责的一个借口。

让孩子远离手机的办法,其实我们也多少知道些答案:创造更多亲子时间,输出高质量陪伴,为孩子找到多元的自我价值实现途径,建立社交群体,与孩子一起寻找更健康更高级的快乐……

“打捞”掉进手机里的孩子,我们这些做家长的,自己要先上岸。

防范青少年沉迷手机,需要政策层面的雷霆手段,也需要每个家庭能春风化雨。而解决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问题,显然更为复杂。

龚先生相信,比算法更了解人的,是朝夕相处的家人;比玩手机更快乐的,是和家人在一起。

关键词: 我们这些


H·洛佩兹

2023-03-01

活动来源:互联网

9k是多大尺寸_9k-世界热文

2023-02-28

活动来源:互联网

在线简繁体工具_在线简繁

2023-02-28

活动来源:互联网

Tencel纤维-每日头条

2023-02-28

活动来源:互联网

【关注】事关征地,狮岭镇发布重要通告→

2023-02-27

活动来源:广州市花都区融媒体中心

教育